首页 > 头条 > > 内容页

科技前沿

2023-06-19 09:36:21 来源:中国食品报 分享到 :

研究发现两种富含黄酮的胶源植物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近日发现了两种类型中国蜂胶的植物来源,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

蜂胶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而持续受到关注。蜂胶的化学成分复杂,蜜蜂在不同气侯条件下采集不同植物的树脂,因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理来源的蜂胶化学组成各不相同,进而导致蜂胶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性。

在我国,普遍认为中国蜂胶是杨树型蜂胶。在之前的研究中,该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一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的植物来源为加拿大杨,此次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另外两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的植物来源,其成分分别以5种(5-甲氧基短叶松素、短叶松素、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柯因)和4种(短叶松素、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柯因)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显著特征,植物来源分别为欧美杨和小黑杨。研究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富含更高比例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更低的酚酸及其脂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类杨树型蜂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相较于大多数食品更优异的抗氧化活性。

该研究可为低过敏性和高抗氧化能力蜂胶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孔令杰)

微胶囊新技术提升益生菌活力

本报讯 益生菌具有良好的生理功效,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压力胁迫,导致活力低。江西南昌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发表研究性论文,提出微胶囊作为一种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消化中的存活率、储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益生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效,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由于益生菌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在食品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以及摄食进入人体时将面临胃酸、胆盐、消化酶等因素,会导致其活力降低,生物利用度不高。研究发现,微胶囊作为一种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消化中的存活率、储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大豆蛋白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被广泛用于封装益生菌。但单一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壁材包埋益生菌存在许多局限,如结构松散、包埋有效性低和消化抗性差等。该研究将大豆分离蛋白与果胶凝聚(SPI-PEC)、转谷氨酰胺酶(TGase)交联或组合包封益生菌,通过研究喷雾干燥、热、贮藏、体外消化等对益生菌存活的影响,阐明了相应的保护机制。

研究发现,通过喷雾干燥制备的所有微胶囊活菌数高,益生菌数量大于推荐量要求,且微胶囊的含水量低,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而将大豆分离蛋白与SPI与PEC凝聚或TGase交联,可以赋予微胶囊完整、致密的结构,能显著增强微胶囊的物理屏障作用,提升益生菌在喷雾干燥、体外消化、热等方面的活力。该益生菌微胶囊配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艺,在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生产。

(胡荣海)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19日06版)

(责编:杨晓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