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23日讯(记者 敖瑾)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宁王近6倍业绩增速,也没能带动锂电板块。
21日,开盘后宁德时代绩后交易日一度大涨近5%,截至后盘收涨近3%,带动锂电池指数高开,不过未能维持,到收盘锂电池指数下跌2.27%。
有关注新能源板块的二级市场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下游整车厂销量数据走低,市场对包括锂电在内的新能源板块未来预期保守,“市场资金是有限的,除非是全面牛市,否则市场只会寻找没怎么涨过的新概念,以及未来业绩最确定的板块。”
(资料图片)
但也有部分基金经理依然看好新能源板块。百亿级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我们认为,现在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的担忧讨论,更多是对于一个下跌板块的应激式反应。目前这个时间段,新能源非常具有吸引力。”其所管理的银华心怡混合,一季度加仓了电动车、储能等板块的相关标的。
一级市场方面,在下游需求趋缓,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下跌的情况下,投资人对锂电产业链的出手亦趋向于谨慎。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昊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投资机构大多处于观望状态。“新能源的大趋势是不变的,但当下时间点可能要做一些规避,尤其是锂电产业链中间的环节,因为同时受到上游和下游两边的影响,所以投资机构对这一环节的项目相对来说会更谨慎。”
其进一步表示,“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如果项目不掌握核心技术,又没有推进到产业化相对的成熟状态,可以说就比较难获得资本的关注。”
原材料价格下跌厂商短期内承压
上游锂电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是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今年3月下旬,碳酸锂跌破30万元/吨大关,而截至4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进一步回落至18.5万元/吨,均价日跌3000元。
锂电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已经超出了行业内此前的预期。面对这一变化,锂电产业链各环节的厂商采取的应对策略是观望不动,表现在经营实践上则是暂缓采购,结果则是各环节厂商订单都在减少。
负极材料供应商尚太科技在3月末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位于石家庄无极县里城道南沙公路西侧的生产基地,将自3月28日起陆续停产。之所以选择停产,尚太科技称,一方面原因就是目前市场不饱和,暂停后公司的产能仍然能满足市场需求。资料显示,该公司下游客户涵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头部厂商。
库存减值也成为了悬在空中锂电厂商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宁德时代在一季度就加大了对存货成本的跌价准备计提。一季报显示,宁德时代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达10.9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573.16万元。有产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锂电池中游厂商或面临较大的存货跌价问题。
李昊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上游原材料到终端需求,整个锂电产业链非常长,当原材料价格快速下跌时,产业链参与方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先观望不动。“不动的话,就不会用很高的成本买到原材料,结果还卖不出去。这种原材料的快速下跌情况,在整个产业链比较短的情况下,反而是相对好解决的,因为中间的信息可以非常快打通,制造效率也会比较高。但如果链条长的话,就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信心的传导也更需要时间。”
光源资本副总裁栾声远认为,尽管短期内电芯等厂商会因为库存、产能等问题承压,但长期而言,碳酸锂价格回落对产业链利好。“此前,碳酸锂价格从十多二十万一路涨到四五十万,碳酸锂的价格挤压了锂电整个行业各个环节太多利润空间,导致各个环节的厂商都很难受。”
价格影响外溢至储能和钠电等领域
栾声远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锂电产业链整体规模较大,其中电芯为整个赛道的核心环节,近两年一级市场关注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锂电本身的技术迭代。“大家都在向电芯往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成本更低的方向去找项目,尤其是围绕能量密度、安全性的提升。技术线迭代方面比较受关注的重点是固态、半固态电池,包括氧化物、硫合物以及聚合物等等,包括项目方和机构都在探讨后续产业化的可能性。”
另一部分则是由下游场景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其表示,这部分现阶段更多指向的是储能领域。“储能赛道当下仍然以电化学特别是锂电为主,随着2021年强制配储政策的出台,产业链也很快有一些跟进的动作,大概是从去年开始,整个新兴储能的装机量相比前几年有更快速的增长,因而也带动了更适合储能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到这一领域有一些公司持续在融资。”
多名投资人士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均表示,当前锂电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将进一步推动储能的发展。
某产业集团战略投资总监林玮告诉记者《科创板日报》记者,中期来看,碳酸锂降价和锂电成本的下降,或是刺激储能接下来发展的关键原因。“因为成本下来了,经济性更好了。但需求的激发要真正能在市场上表现出来,还需要一定时间,可能要到今年底或明年才能看到。”
而因为前期锂电原材料价格高企而获得发展窗口期的钠电,则面临更紧迫的加速产业化压力。
栾声远表示,受碳酸锂价格下跌的影响,确实目前存在一些投资人对钠电投资的信心有所降低。“这部分心态会体现在公司的估值上,投资机构就不会接受之前的高估值状态了。主要还是因为,当锂电价格较高时,投资人预期钠电可以快速聚拢一些需求,产业化速度也会快些,而当锂电价格快速下跌了,钠电的产业化速率也会相应降低,反映到估值上就是一个下调的状态。”
但其进一步表示,从钠电材料的成本、能源安全自主等维度考量,钠电长期来看仍然具备自身的产业意义。
投资机构将一直关注新技术的可能性
李昊表示,此前两年,包括锂电产业链在内的新能源板块,是投资机构较为确定的布局重点,这段时间,初创项目也更容易获得融资,处在一个融资的黄金窗口期。
“2020到2022年这段时间,对创业公司来讲肯定是一个融资黄金期。这个时候投资机构在布局和选择时,相对标的是比较明确的,就在几个里面选一个,到了去年就已经变成在几十个里面选一个了。另外,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除了市场化基金,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也在这块投入不少。因此涌向新能源领域的资金量在过去两年是很大的。”
而在当前,资本对待新能源板块的态度正在回归理性。
李昊表示,针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下游终端需求收缩的情况,投资机构更多正采取观望的态度,“因为这时候观望等待的机会成本不高,但收益很明显。新能源的大趋势肯定是不变的,但当下时间点可能要做一些规避,尤其是锂电产业链中间的环节,因为同时受到上游和下游两边的影响,所以投资机构对这一环节的项目相对来说会更谨慎。”
其进一步表示,投资机构对标的的筛选标准也在提高。“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如果项目不掌握核心技术,又没有推进到产业化相对的成熟状态,可以说就比较难获得资本的关注。”
栾声远表示,业内的观点较多且比较分散,在暂时观望的同时,总体而言,投资机构对锂电产业链等新能源板块整体仍保持较大的关注。
“会比过去更注重项目的性价比,但总体还是处于一个正常状态,大逻辑就是材料的迭代是持续的,一直会有新的技术出来,投资机构也会一直关注新技术的可能性。”
来源: 科创板日报